政务公开

大英县文物管理所(大英县汉陶博物馆)
2021年工作报告

作者:      点击:105      时间:2022-01-04

大英县文物管理所(大英县汉陶博物馆

2021年工作报告

2021年,大英县汉陶博物馆在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文物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精心部署,狠抓落实,较好的完成了本年度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做好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

(一)免费开放

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博物馆免费开放有关文件精神,我所(馆)利用各种媒介进行免费开放宣传。坚持做好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增加博物馆软件设施投入,今年增加投入10余万元增设投影仪、显示屏、幕布、相机、展厅说明牌和馆内环境整治等。截止目前,免费开放天数304天,免费解说60余场次,共接待游客4.31万人次(未成年人2.1万人次)。

(二)公教活动

1.开展研学、宣传实践教育活动20余场次,惠及民众万余人(接待学生0.5万人次)。一是举办了为期5天的“喜迎建党100周年暨庆祝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周非遗展演活动,制作宣传展板近100块,印发宣传资料1000余份,准备知识竞答奖品150份,党旗、国旗700份,邀请大英县10余项非遗项目参加此次展示展演活动,开展非遗知识讲座1次、非遗传习教学活动2次,惠及民众2000余人,免费解说30场次;二是举办了以“文化遗产 薪火相传”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辉煌历程,教育广大群众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以实际行动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同时,展出了近年来大英县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丰硕成果,让全社会直观了解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相关知识,促进社会各界更加深入了解、认知大英县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自觉参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识;三是举办了以“多姿多彩浓情中秋 大美大英魅力非遗”为主题的庆中秋迎国庆非遗项目展示展演活动,用展演、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大家近距离体味家乡文化遗产的魅力,进一步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营造全社会关注、挖掘、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三)举办展览

1.线上展览利用大英县汉陶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线上发布主题为“‘万众一心抗大疫 脱贫攻坚奔小康’创天府旅游名县 迎新年书画作品展”。

2.线下展览举办了《金石永年——大英县历代石刻艺术拓片站》,展出拓片100余张;举办了主题为“‘万众一心抗大疫 脱贫攻坚奔小康’创天府旅游名县 迎新年书画作品展”。

(四)项目申报

完成了汉陶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的上报工作。博物馆四楼展馆展陈提升工程

二、切实加强地面文物保护工作

(一)文物保护规划及维修工作

1.完成了卓筒井修缮工程(一期大顺灶修缮),并组织了人员进行了初步验收工作。

2.市级文保单位“五显庙”维修项目施工方已于2021年12月进场

3.完成了市级文保单位“双龙桥”维修项目。

4.本崐墓维修保护方案已完成,严格按照相关程序稳步推进中

5.3月,与第三方公司签订了《寂光寺维修勘察设计合同》。

6.《蓬基井工业遗址保护规划》基础文本已完成,正在修改完善,待修改完善后,及时上报省文物局予以审核,并报国家文物局通过。

7.5月完成了蓬基井老盐厂抢险加固工程14幢建筑的可靠性鉴定报告。

(二)卓筒井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1.2020年12月起,组织人员奔赴成都浦江县、南充三会镇、简阳石桥镇、乐山井研县、南充南部县、蓬溪明月镇、邛崃火井镇、三台淒江镇、射洪、什邡洛水镇、西充、盐亭县、中江县、资中县罗泉镇、巫溪宁广古镇、重庆忠县、重庆温泉镇、彭水郁山镇、万州长滩镇等38个地方,围绕川渝地区井盐文化、卓筒井小井、大口浅井等内容开展实地调查,历时半年,收集、整理资料近200余份,图片近300张,撰写实地调查报告38篇,文字近6万余字,走访调查100余人。2021年6月将实地调查报告提交至省考古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为将卓筒井申报纳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丰富更多的内容。

2.积极协调文本制作单位(省考古研究院)共同完善卓筒井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为上报省文物局作准备。

(三)申报工作富有成效

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卓筒井成功申报为四川省第二批科普惠民共享基地:卓筒井科普示范基地。

2.完成了2022年国保项目计划申报工作

3.完成了叶家祠堂、老虎坡熊氏墓群、三合碑墓群、南泉寺、冉家桥水闸、前进灶遗址、三圣宫正殿、给姑寺摩崖造像、顶心灶遗址、石油大桥、东岩寺摩崖石刻等11处第四批市级文保单位的申报工作。

4.11月底,我县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卓筒井和蓬基井被工信部认定为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一)积极开展普查,完善非遗档案资料

今年,我们继续进行非遗项目的资料调查、收集、整理等工作,搜集了象山花锣鼓、徐氏泥彩塑、蓬莱大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资料,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及完善;4月,配合市非遗中心、市电视台完善完成了“象山花锣鼓”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补充拍摄工作。加快“徐氏泥彩塑”书籍编写工作。

(二)加强展示传承,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类活动

4月,组织“徐氏泥彩塑”等非遗项目,参加了在河南省举办的“大河之泥——沿黄九省非遗展”活动,参展作品13件(套)5月,组织“徐氏泥彩塑”、“谢氏根雕”等11个非遗项目参加了大英县“喜迎建党100周年 庆祝第45个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周非遗展演活动,同时开展了非遗研学活动;组织“徐氏泥彩塑”、“杆秤制作”等3个非遗项目参加了在遂宁举办的“遂州人才技能大赛”开幕式非遗展演活动。6月,组织“徐氏泥彩塑”、“象山花锣鼓”到资阳参加“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示展演活动。9月,组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加庆中秋迎国庆非遗项目展示展演活动。10月,开展“徐氏泥彩塑”传习活动一期。同时,做好第八届国际非遗节活动前期准备工作。

(三)强化非遗宣传,营造保护氛围

1月,配合中央电视台,组织“大英井盐深钻汲制技艺”、“徐氏泥彩塑”、“蓬莱大乐”、“象山花锣鼓”等非遗项目参与了《大英县影像方志》拍摄;5月组织“徐氏泥彩塑”配合县纪委拍摄廉政宣传片。还利用网络平台、公众号开展了一系列非遗主题宣传活动,开展了“文化遗产知识”有奖答题,向广大人民群众展示了我县非遗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成果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同时开展制作宣传展板近100块,印发宣传资料1000余份,开展非遗知识讲座1次、非遗传习教学活动2次。

(四)进行非遗各类申报,迎接上级调研检查

1月,根据《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关于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贯彻落实情况调研工作的函》要求,完成了我县《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资料,上报市文旅局

2月,根据市文旅局《关于关于做好第一批遂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遴选工作的通知》要求,完成了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申报工作,推荐大英县文物管理所(大英县汉陶博物馆)为第一批遂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

3月,根据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加强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完成了我县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年度传习计划,并上报市文旅局;根据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开展省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检查和调整工作的通知》要求,完成我县省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检查和调整工作,资料上报市文旅局,下一步将迎接抽样检查。

4月,根据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开展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的通知》,完成了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结合我县非遗项目实际情况,申报“徐氏泥彩塑”、“蓬莱大乐”、“象山花锣鼓”三个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各一名,申报材料及视频佐证资料已上报省文旅厅;接待了四川省非遗中心领导对我县非遗项目调研,接待了市文旅局领导对我县非遗项目调研,接待了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成都大学锦城学院等高校师生对我县非遗项目的调研。

加强基地建设

    11月,启动大英县手工艺工作站及徐氏泥彩塑传习所建设工作。

四、加强文物安全保护工作

实行定期不定期对文物消防安全进行坚持,发现安全银行及时处理,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我所(馆)不断完善安全保卫制度、值班守护制度,把安全工作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来抓,使文物安全警钟长鸣。对地面重点不可移动文物安装摄像头进行适时监控,对消防器材坚持经常性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节假日领导实行带班制度。博物馆内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做到交接班有记录,确保文物安全。3月26日,召开了2021年全县文物安全工作会,县级领导、有关单位,各镇、街道办、园区等70余人参会。截止目前,检查文保单位64次(处)未发生重大文物安全事故。

五、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工作

(一)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研学教育基地卓筒井

结合全县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工作,《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进行自查并制定创建实施方案,细化创建各项任务,按进度推进创建工作。投入近20万元,专用于景区内外交通标识、垃圾箱、各项标识标牌制作、房屋粉剧改造等硬件建设,为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要求相关部门,对到达景区沿线道路、环境治理、绿化进行了全面改造建设;规范了景区内标识标牌;对景区环境卫生进行了全面的整治;对大顺灶、陈列馆外进行了提升改造工程;为影音室添置了相关设施设备,让游客可以通过影视短片了解卓筒井知识;为提高景区安全保卫能力,增加保卫工作人员4名,安装了监控等相关设施设备;规范景区讲解,增加了咨询、解说人员2名,并进行了5期的强化培训;完善了各类功能室,如医务室、母婴室等。

(二)省级研学教育基地汉陶博物馆

为天府旅游名县的成功创建,汉陶博物馆于5月增加咨询、解说人员1名;对博物馆的解说和咨询人员进行了5期的强化培训;游客中心进行了更为科学的规划,添置了相关设施设备,增设了茶艺和陶艺展示区;对馆内文化长廊展出的拓片展览进行了提升,整个博物馆环境进行了美化。

(三)积极配合,全力支持

严格按照县创名办各个时期佐证资料通知及清单,无保留的提交我所(馆)业务范围内相关资料。

 

 

大英县文物管理所(大英县汉陶博物馆)

             2021年1210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热门信息